太陽磁爆對身心的隱性衝擊:從高敏感、自律神經到情緒失衡,你感覺到了嗎?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 2025 Jun 5

地磁暴影響人體,不是迷信,而是科學現象

根據國際研究與實際醫學統計,當地球磁場劇烈波動時,人體的神經與荷爾蒙系統會受到影響,特別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一、心血管系統風險升高

  • 地磁暴期間,心肌梗塞與急性冠心症的風險上升達25%–60%。
  • 磁場擾動會刺激交感神經,使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對於高血壓、心律不整、動脈硬化患者尤須留意。
  • 國外曾觀察到磁暴發生後24小時內,急診心血管事件數量明顯增加。

二、神經系統與情緒反應

  • 地磁波動會抑制褪黑激素,造成入睡困難、夢境增多、白天疲倦。
  • 有些人出現頭痛、情緒低落、易怒、思緒混亂、記憶模糊等神經性不適。
  • 對高敏感體質者來說,這些症狀會更加明顯與持久。

三、免疫與內分泌節律紊亂

  • 地磁擾動會影響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PA軸)功能,導致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波動,間接影響免疫力、發炎反應與情緒波動。
太陽風粒子和地球磁層交互作用的示意圖

你屬於容易受影響的族群嗎?

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明顯症狀,但以下族群在磁暴期間特別容易感到身體或情緒上的不適:

  • 有高血壓、心律不整、冠心病、糖尿病病史者
  • 有焦慮、憂鬱、自律神經失調等神經系統相關問題者
  • 睡眠障礙者(失眠、夢多、淺眠)
  • 電磁敏感體質者(容易因3C產品、Wi-Fi、基地台產生不適)
  • 高敏感族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

常見症狀整理|你出現了幾項?

生理症狀 心理/神經症狀
心悸、胸悶、頭暈 情緒波動、易怒、焦躁不安
血壓升高、喘不過氣 注意力不集中、思緒混亂
睡眠品質下降、夢多 短期記憶模糊、清晨早醒
白天疲憊、沒精神 莫名低落、無法放鬆

自律神經會受到磁場擾動影響嗎?是的,而且非常明顯

楊紹民院長提醒,自律神經系統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尤其是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會因外部磁場變化而被打亂。

  • 地磁暴期間常見的自律神經症狀包括:心跳不規則、血壓波動、腸胃蠕動異常、焦慮、肌肉緊繃、入睡困難等。
  • 對自律神經已失調者(如長期焦慮、慢性壓力族群),磁暴會像是「最後一根稻草」,加重原有的問題。
  • 身體其實是在提醒你:該慢下來、調整節奏、給自己修復的空間。
自律神經 表現狀態
交感神經過度亢奮 讓人出現心悸、胸悶、喘不過氣、情緒緊繃、睡不著。
副交感神經抑制 難以放鬆、無法進入深層休息狀態,導致睡眠品質下降、早醒或夢多。

地磁暴結束後,身體會馬上恢復嗎?

磁場的劇烈波動就像一場看不見的風暴,雖然外部環境已經「晴朗」,但我們的神經系統與荷爾蒙節律仍處在調整階段

為什麼恢復不會是立刻的?

許多人誤以為「磁暴結束了,症狀應該立刻消失」。但事實上:

  • 腦神經的調節需要時間: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並非開關式反應,而是需要透過穩定的生活節律、足夠的睡眠與營養慢慢修復。
  • 腦部與神經系統的調節需要數日甚至數週時間,尤其是本來就敏感或身體處於慢性壓力狀態的人。
  • 褪黑激素與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分泌仍在震盪導致很多人即使磁暴結束,仍持續出現疲倦、夢多、情緒波動、焦慮、無法專注等狀況。
  • 高敏感體質者更需要時間修復他們的神經系統本身接收環境刺激的敏感度較高,從亢奮狀態回穩,通常較一般人慢。
  • 研究顯示,磁暴後數天內仍有顯著比例的人出現失眠、焦慮、記憶力低下等症狀。
  • 這段「恢復期」就像身心的重啟階段,需要特別照護。

院長建議:磁暴後的「身心恢復期」這樣做

楊紹民院長表示,這段時間不是「撐過去」就好,而是該主動協助身體重建平衡,以下是推薦的調養方式:

1. 飲食調整

  • 攝取足夠鎂與鉀:幫助神經傳導與心律穩定。推薦:菠菜、堅果、香蕉、南瓜子、酪梨。
  • Omega-3脂肪酸補充有助情緒穩定與抗發炎。推薦:亞麻仁籽油、核桃、深海魚類。
  • 避免高糖、高咖啡因、刺激性食物減少血糖震盪與神經系統過度興奮。

2. 足夠水分補充

  • 地磁擾動下,體內代謝與壓力反應會升高,可能造成身體代謝加速、口乾舌燥。建議每天喝足體重(公斤)×30ml的水,幫助體液循環與腦部代謝廢物排出。
  • 分次慢慢補充,避免一次大量灌水,以協助體內循環與電解質平衡。

3. 睡前放鬆儀式

「讓身體知道,現在是可以安心休息的時間。」

  • 關閉螢幕,降低光線與資訊刺激
  • 練習深呼吸或靜心(4秒吸氣、6秒吐氣,持續5分鐘)
  • 可搭配自然音、植物精油(如真正薰衣草、岩蘭草)支持入睡
  • 減少用腦與運動過度,避免激活交感神經

4. 高敏感體質者的額外照護

  • 避免待在過度電磁環境(如捷運、長時間3C使用)
  • 儘可能多到自然環境中,讓神經系統重新接地與放鬆
  • 若症狀明顯,建議接受腦波與自律神經功能檢測

對於有長期情緒困擾、失眠、或磁暴期間症狀變化的個案,楊院長建議可以:

  • 於磁暴後2週內安排回診調整腦波狀態。
  • 若腦波失衡或壓力反應過強,可進行rTMS(重複經顱磁刺激)非藥物神經調節療程有效放鬆過度活躍的腦區,支持情緒穩定與睡眠修復。

rTMS是安全、無痛、無需服藥的療法,適合不想仰賴藥物、又希望大腦能自然修復節律的族群。

需要非藥物支持療法嗎?——rTMS療程在恢復期的角色

結語:磁暴是一場隱形考驗,也是回到身體智慧的提醒

這場太陽磁爆,或許你只在新聞中一瞥而過,但身體卻早已真實地接收到它的訊號。
若你正在經歷一段莫名的疲憊、焦躁、思緒混亂或情緒低落,也許並非你哪裡做錯了,而是你感受到的比別人深。

楊院長提醒:「越敏感的身體,越值得溫柔對待。面對宇宙的波動,我們能做的,不是封閉感覺,而是學會與身體同在,回到自然的節奏裡。」

如你或你所關心的人,正受地磁影響而感到疲憊、焦慮或無法專注,歡迎聯繫我們,一起找回內在的穩定與力量。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Aug 7
在許多華人家庭中,父親的角色往往是一個「靜默卻厚重」的存在。他可能話不多,卻總是背負著整個家的經濟壓力與責任;他可能不輕易說出愛,卻總在無聲中表達支持。然而,也正因為這份沉默,讓許多人在成長後回望父親的時候,感受到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矛盾情感。 這篇文章,我們將從心理學、文化、家庭動力學的角度,來探討華人社會中的父親形象對個人心理與行為的深遠影響——特別是那些「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內心總缺一塊」的孩子,他們的膽怯、自我懷疑、對世界的不信任,是否可能與「父愛缺席」有關?又該如何重新修復,為自己建立穩定的內在力量?
作者: 楊紹民醫師 2025 Aug 6
即使是台灣的癌症醫療有非常大幅度的進步,但是「罹患癌症」終究是一件令人心驚膽顫、不知是否還有明天的事情;特別是在醫療統計上有遠端轉移的三、四期癌症,因為要使用更強力的抗癌藥物、要處理的病灶區更多更廣,也容易帶來患者身心不適,甚至也會降低患者的免疫力與身心的自癒能力。楊紹民院長過去在高雄長庚醫院工作期間,也曾負責提供住院癌症病患,以「腫瘤心理學」提供心理治療、以及癌末患者的臨終關懷治療;在學習與運運營養學、自然醫學、身心靈療癒幫助民眾抗癌的歷程中,更累積非常多寶貴的經驗,所以在「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也提供「癌症輔助治療」、「癌症病患心理治療與身心靈療癒」、「癌疲憊診斷與治療」這些醫療服務。而近年來國際上有多位自身罹癌的西醫醫師,成功用營養與心靈的力量成功消除癌細胞,可以當作罹癌病友們參考,提高自己成功抗癌的信心與信念。而相關的學理與方法,也已經有嚴謹的科學研究證實,楊紹民院長也希望以「全相醫學」的觀念,幫助每個人都找回自己的抗癌力!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Jul 24
長時間觀看短影音對青少年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這些影響不僅限於專注力,還可能波及他們的心理健康、學習表現、社交發展,甚至對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其中尤其對於專注力的影響明顯,因為短影音的特性是節奏快、內容多變,且通常在幾十秒內就能提供一個完整的刺激循環(高潮、解決、結束)。這會讓青少年習慣於快速接收資訊,大腦難以維持長時間的深度專注,進而導致在需要長期集中注意力的任務(如閱讀、寫作業、聽講)上表現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