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專欄

全部文章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Nov 15
總是提不起勁、睡不好、腸胃反覆不舒服,會是憂鬱症前兆嗎?從腦神經科學、自律神經與發炎反應的角度,帶你看懂憂鬱症如何在身體裡發生,以及可以從哪些日常調整開始照顧自己。
冷戰心理學解析:從腦神經科學看見情感的凍結反應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Nov 11
冷戰不是理性,而是神經系統的保護機制。從腦神經科學與心理學角度,帶你看見冷戰背後的凍結反應與修復之道。
大腦的保護機制:糖,就像情緒的止痛藥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Oct 31
當壓力大或情緒低落時,你是否特別想吃甜食?這不只是心理安慰,而是大腦、荷爾蒙與神經系統的自然反應。本文從腦科學與身體能量的角度,解析「情緒與糖」的關聯,並提供日常調整方法,幫助你用更自然的方式回到平衡。
心悸、腸胃不適、失眠、焦慮,可能都與自律神經失衡有關。楊紹民醫師解析壓力如何影響自律神經,帶你認識身體的日常警訊,並從呼吸、生活節律與非藥物調理方法重建身心平衡。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Oct 17
心悸、腸胃不適、失眠、焦慮,可能都與自律神經失衡有關。楊紹民醫師解析壓力如何影響自律神經,帶你認識身體的日常警訊,並從呼吸、生活節律與非藥物調理方法重建身心平衡。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Oct 13
全集中呼吸、3-3-6 呼吸法、腹式呼吸錯誤、自律神經 調節、助眠 呼吸、呼吸法 教學、放鬆練習、專注力 提升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災後,許多災民與志工面臨創傷壓力反應。本文整理PTSD症狀、黃金介入期、心理急救(PFA)與非藥物整合照護方向,並提供轉介與社區資源,協助你穩定身心、循序復原。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Oct 8
災後身心如何復原?談PTSD的穩定與修復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Sep 24
當我們談論「高敏感族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時,常會聯想到情緒豐沛、感知敏銳,甚至是容易疲憊與焦慮的一群人。然而,從愛因斯坦的深邃思維,到梵谷情感奔放的創作,這些歷史人物的特質,也正揭示了一個重要訊號:高敏感,可能是一種潛藏的神經天賦。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我 2025 Sep 5
「放鬆為什麼反而焦慮?」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有這樣的感受: 明明想好好休息,卻越放鬆越焦慮;睡了一整晚,白天仍然渾身疲倦、腦袋像塞滿棉花。甚至做了健康檢查,各項數據都顯示正常,但身體和情緒卻依舊失衡。 這種現象,正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假休息」:身體躺下來了,心卻還在高速運轉。要真正恢復活力,不只是靠睡眠,而是需要一種更深層的能力——安頓自己。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Aug 26
什麼是「社會處方」? 近年來,英國興起了一種新型健康照護方式,稱為 社會處方(Social Prescription)。 與傳統醫療不同,社會處方的重點不在藥物,而是透過 生活處方 幫助人們改善身心狀態。 例如,當患者因孤單或壓力大去看醫生,醫生可能不只開藥,而是建議他去參加健走團、藝術課程,甚至到公園當志工。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發現,許多健康問題來自心理或社會因素,因此推廣此政策,藉由社會連結與參與來改善焦慮、憂鬱與孤立問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