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健康是什麼?認識BPSS全人健康四大關鍵,不用藥也能走向身心靈安適之路

楊紹民醫師 • 2025 Apr 19

想像一下,如果真的冷了,會有人畫一件外套披在自己身上嗎?
如果真的餓了,能靠紙黏土捏出的飯菜填飽肚子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
我們都知道「真的需要」不能只靠「看起來像」來滿足。健康也是如此。

什麼是BPSS?重新定義健康的四個層次

早在 1948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明確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更是在生理、心理與社會層面上達到完全的安適狀態。」

隨著近年科學研究不斷進展,「靈性健康」的概念也逐漸被納入討論,形成現在常說的 BPSS 全人健康架構

  • B = Bio 生理健康:身體機能正常,飲食、運動、作息有節律。
  • P = Psycho 心理健康:能管理壓力、覺察與表達情緒、擁有內在彈性。
  • S = Social 社會健康:有支持性的人際連結,能參與與貢獻社群。
  • S = Spiritual 靈性健康:擁有生活的意義感、內在價值觀與存在的穩定感,不論是否有宗教信仰。

這四個層面緊密交織,缺一不可

靈性練習能改變大腦與免疫系統?研究告訴我們的事

許多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靈性練習(如靜心、祈禱、內在觀照)可以:

  • 降低發炎指數
  • 調節壓力荷爾蒙
  • 提升腦部連結與神經可塑性

甚至有研究顯示:有10%的腫瘤患者在進行靈性練習後,腫瘤體積縮小

這並不是玄學,而是來自大腦神經與身心互動的科學依據。心理的調整、社會連結的支持、靈性的安定,都會反過來影響身體的健康。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起點:從哪裡開始都不嫌晚

  • 情緒管理與表達,關乎自律神經的穩定與內在感受
  • 人際互動與社群參與,讓我們感到被支持、有價值
  • 靈性練習與自我對話,讓心安定、生命有方向

只要願意開始改變,從哪個層面著手都可以。健康,不是零與一的選擇,而是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結果。

【簡易自我檢視:你在哪個層面最需要照顧?】

(可用選擇題、打勾題等方式呈現)

 □ 我常常覺得睡再多還是累(生理)
□ 我的情緒容易被別人一句話影響一整天(心理)
□ 我不太想與人互動,或覺得被誤解、孤單(社會)
□ 我對生活缺乏方向或意義感(靈性)

👉 若有超過兩項勾選,代表你可能需要關注這個面向的健康狀態喔!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Aug 8
你是否常感到身心疲憊卻說不上原因?明明睡滿八小時,卻醒來依舊無精打采?又或者,孩子總是無法專注學習,卻找不到明確診斷? 現代醫學與自然療法正在攜手透過3D腦波檢測,揭開情緒、專注、睡眠與潛意識運作的真相。這篇文章將帶你從腦波的基礎知識開始,一步步深入解析腦波分類、不同檢測方式的差異,並說明什麼情況下適合做3D腦波圖,幫助你找回身心節奏與自我平衡。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Aug 7
在許多華人家庭中,父親的角色往往是一個「靜默卻厚重」的存在。他可能話不多,卻總是背負著整個家的經濟壓力與責任;他可能不輕易說出愛,卻總在無聲中表達支持。然而,也正因為這份沉默,讓許多人在成長後回望父親的時候,感受到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矛盾情感。 這篇文章,我們將從心理學、文化、家庭動力學的角度,來探討華人社會中的父親形象對個人心理與行為的深遠影響——特別是那些「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內心總缺一塊」的孩子,他們的膽怯、自我懷疑、對世界的不信任,是否可能與「父愛缺席」有關?又該如何重新修復,為自己建立穩定的內在力量?
作者: 楊紹民醫師 2025 Aug 6
即使是台灣的癌症醫療有非常大幅度的進步,但是「罹患癌症」終究是一件令人心驚膽顫、不知是否還有明天的事情;特別是在醫療統計上有遠端轉移的三、四期癌症,因為要使用更強力的抗癌藥物、要處理的病灶區更多更廣,也容易帶來患者身心不適,甚至也會降低患者的免疫力與身心的自癒能力。楊紹民院長過去在高雄長庚醫院工作期間,也曾負責提供住院癌症病患,以「腫瘤心理學」提供心理治療、以及癌末患者的臨終關懷治療;在學習與運運營養學、自然醫學、身心靈療癒幫助民眾抗癌的歷程中,更累積非常多寶貴的經驗,所以在「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也提供「癌症輔助治療」、「癌症病患心理治療與身心靈療癒」、「癌疲憊診斷與治療」這些醫療服務。而近年來國際上有多位自身罹癌的西醫醫師,成功用營養與心靈的力量成功消除癌細胞,可以當作罹癌病友們參考,提高自己成功抗癌的信心與信念。而相關的學理與方法,也已經有嚴謹的科學研究證實,楊紹民院長也希望以「全相醫學」的觀念,幫助每個人都找回自己的抗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