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憂鬱症與憂鬱心情?讓腦科學研究來解答

許多憂鬱症患者的家屬常常有一個疑問:心情不好就是得了憂鬱症嗎?每個人遇到不順利的事情,不都是會心情不好嗎?心情不好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吃不好、睡不好,不是嗎?是不是心情不好去看醫生,醫生就會說我是憂鬱症呢?楊紹民院長以他31年精神醫學與全相醫學的專業,配合最新的兩本精神醫學教科書當中科學研究的結果,跟大家簡單分享。就是 2024年 4月出版的第11版 Kaplan and Sadock’s 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以及 2022年 4月出版的第12版 Kaplan...

告別慢性病的陰影:全相醫學帶給您的全新希望

引言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慢性病成為全球範圍內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逐年上升,影響了數百萬人的生活品質。傳統醫療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這些病症,卻難以徹底消除根本病因,患者仍需要長期依賴藥物來控制症狀。全相醫學的出現,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治療選擇,它從整體的角度出發,不僅關注生理疾病,更注重心理、情緒與精神層面的調整,讓患者從內到外重獲健康。 慢性病的成因:不僅僅是生理問題...

全相醫學:超越症狀,回歸根本的健康之道

全相醫學:從根本看待健康 現代醫學的進步帶來了許多令人振奮的成果,尤其是在急性病症與重大疾病的診治上,化學藥物確實展現出迅速而強效的治療效果。然而,隨著科技發展,我們越來越發現,健康並不僅僅是消除症狀,或單純透過藥物來壓抑身體的病變。真正的健康,是在身體、情緒、心智與精神四大層面的整合平衡中達到的。透過持續更新的科學研究、實踐、深度整合,掌握這四大領域的內涵將之運用在臨床醫療,這種既以人為根本、又兼顧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甚至人生意義與價值的醫療,便是所謂的全相醫學。 全相醫學的核心觀念 全相醫學的核心理念,來自於世界衛生組織...

正視心理情緒治療對治病的重要性!

台灣第一位捐獻大體的前台大醫院院長謝博生教授在 「現代醫學在台灣-台灣醫學會百年見證」這本書中提到:「十九世紀醫療科學化,將病人的身體視為疾病寄附之處。內科依需要給予藥品,外科依需要加以切除,病人的心理調適與感受、心理或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都未受到應有重視。⋯⋯科技導向醫學的困境日益明顯,醫學必須朝「生物-心理-社會全方位的新模式」,往更深的微觀與更廣的宏觀發展,隨時充實知識、改善技術(1997年)」。...

透過「原子習慣」治療身心症~神經可塑性的力量!

中風的病人,為何透過復健可以恢復身體功能? 牙牙學語的小孩,為何透過模仿可以學會說話? 大腦有很多日新月異的研究,讓我們身心靈自由,您知道嗎? 風靡全球在企業、運動、教育、瘦身各大尖端領域都被積極推薦的⟪原子習慣⟫ 這本書,鼓勵我們透過有系統且反覆執行的微細改變,創造出自己想要的人生!這套方法,讓英國自行車選手在2007到 2017這十年之間,拿下178座世界冠軍、66面奧運加殘奧金牌,以及5次環法自行車賽的勝利,讓原本極普通的運動員變成世界冠軍!書中提出重複次數多到「產生自動化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