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Yang

在別人眼中,小時候的我聰明乖巧,讀書考試難不倒我,運動場上也生龍活虎,父母親在街坊中飽受稱讚。我「應該」是一個非常「幸福」的孩子!在我的想法中,我也「應該」是幸福的。但,我不知道,我是「高敏感體質/高敏感特質」……

從小,我就容易過敏,皮膚過敏、腸胃道過敏。父母親經營藥局,我簡直成為所有最前衛的醫藥工具的實驗場。父母親為了我的過敏,到處詢問熟識的醫界與藥界的朋友,可是往往在別人身上很有效的方法工具,用在我身上就是沒效!(一直到這十多年走入自然醫學(能量醫學、全人醫學)的領域,很多症狀才開始不藥而癒喔!)

從小,我就容易「過度在乎他人」:看到剪髮的阿姨身上沾滿了髮屑,就會覺得心疼她工作的辛苦;看到路邊有人跌倒了,就會替對方難過,也擔心萬一沒有人可以幫忙;看到左鄰右舍有誰不開心,心情也會跟著鬱悶下來。自小姑姑阿嬤爸爸媽媽帶著我們拜佛讀經,好像說這種情形叫做「慈悲」。可是,慈悲會這樣子讓人無法生活、無法專心嗎?當時的我,並不知道差別在哪裡!自小讀基督教幼稚園,聖經故事不也是說主耶穌基督教導我們要愛護鄰人,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嗎?可是被打很痛,而且被欺負心情很難過。在國中某個階段,至少有兩年以上的歲月,我持續對著沒回應的同學朋友說再見卻沒人回應,有些陰影慢慢在內心增生!

從小,我就對於許多環境刺激「感受太強」,可是很困擾的是,某些環境刺激我卻又太不敏感。空氣中飄盪的灰塵,讓我常回想起沈復先生在「兒時記趣」文章中的場景而分神;從小到大,空氣中總有一絲絲窸窸窣窣的聲音在圍繞;每每看電影、或是到一些不熟悉的地方,我的大腦就會一團混亂,彷彿覺得自己來到外星球。內心瞬間產生茫然、空洞、不知所措的感覺。最麻煩的是,這些事情、這些細節,我想忘都忘不掉。可是,常常父母師長交代要完成的事物,就會記得七零八落,無法如實如期完成。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愛偷懶的,是不長進的。表面上看不出來,可是我常常活在「自責」的情緒當中。一直到成為臨床醫師大約十年後,對於大腦與人的行為、感官的種種關聯,才慢慢了解這些「感官失衡-一部分過度敏感,一部分過度不敏感」所造成的分心、不專注、容易沉湎往事,是一種「可以改變的大腦特質(學術上稱為,神經重塑)」,不是我的錯,當然更不是對或錯的問題!

可是,在不了解這個主題的歲月中,許多會帶來自責、傷心、低潮的想法與習慣,幾乎已經根深蒂固紮根在我分分秒秒的神經免疫系統中。更糟糕的是,某部分的我,太聽話!所以,從小學2、3年級之後,我就越來越不開心(因為需要去遵守的標準越來越多,無法完成的目標也多到更無法完成)!開心跟無憂無慮的時間,越來越短暫。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也不知道要告訴別人!再加上,親族中有個跟我們家非常親近的長輩,他開玩笑跟表示親近的方式,就是碰觸你的隱私部位,看著你的不自在、不開心而哈哈大笑。那個時代的大人,覺得「就是小孩子太害羞而已」,我也一直覺得,我為什麼反應藥那麼大?可是明明又非常不舒服!

這所有一切,到了現在,我非常清楚這些經歷背後,有它很深很深的功能與意義,而且透過專業整理的過程,我甚至像是所有神話故事的主角般,有得到我的禮物跟力量,體驗到真正的幸福!我的回顧變成一種療癒,我的敞開變成一個放下。透過分享,我想更深地整理自己的生命並且療癒我自己,也邀請更多的朋友讓自己參與整理與療癒傷痕的旅程,讓自己與集體意識更深的被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