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之年,再次遇上生命的彎道
因緣際會,努力多年打造的平台解散,50多歲的我重新開始,走上生命另一段旅程。在醫院工作的期間,醫師最重要的本務就是讓門診和住院病患穩定下來,經營管理只是約略知道的事;在打造平台的時期,各自分工,我最大的心力放在親自測試與整合,不同醫療體系(主流西醫、身心醫學、自然醫學、能量醫學、身心靈療癒、細胞分子矯正醫學……)不同學理之間的相關性與差異性,藉此找出對每個有緣看診的朋友們最佳化的評估與建議。
而確定知道平台結束以來的這兩個多月,所有資金籌措、地點找尋、夥伴募集……許許多多這輩子沒碰過的事情都要直接面對!幸而原本的夥伴們非常相挺,已經協助處理了非常多的庶務。否則以一己之力,應該就不用再暢談什麼理想醫療、人生志業的話題了。平台解散的消息傳開,許多關心我們的好友們都紛紛透過各種管道詢問我們接下來的計畫、診所的新地點等等,甚至以為院長是不是就不繼續開診所了。一路摸索的這段期間,確實碰了許多釘子,直到找到了新診所的落腳之處,才能正式跟大家公告,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即將以全新面貌繼續陪伴大家!
多年來,我努力做著自己喜歡的志業,品嚐著越來越多的朋友和家庭拿回「幸福力」與「健康力」的喜悅,也有很多方法,可以讓我面對負面情緒或壓力來潮時,不再被淹沒。所以除了輕輕地分享「我也曾憂鬱」的歷程外,有好久我不曾再走近內心那個幽暗的角落。而今生命再次轉折有感,我進入了回顧與重整之流,我,想要分享……
我生命中的傷痕,都是隱而未顯的。非常非常久的時間,我都一直覺得,是自己不夠好、不夠堅強、太過敏感、太過脆弱。有一段時間,因為醫學院的教育,我把這個狀態歸類在「家族體質」,把自己分類在「我是憂鬱症、強迫症、妥瑞氏症的高風險族群」!一直到我在成大精神科參與葉宗烈教授帶領的專業團體探索,才開始有「正名」的機會。一步一步,我慢慢學會停止用嚴苛的角度審視自己、用無限上綱的完美批判自己;我開始接納,接納自己比其他人脆弱善感,接納自己比其他人容易退縮,接納自己比其他人更容易被慣性與惰性綑綁。一開始,我很不習慣,因為擔心自己會墮落到底,也擔心自己從此一蹶不振,更因為從小到大,我聽到、看到、讀到的資訊,都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中間經歷宗教團體、氣功團體、心靈團體、自然醫學、心靈療法的探索,最後接觸聖達瑪學院的課程,才慢慢了解,世界上有一群人,體質比其他人敏感,同樣的環境刺激,在他們的大腦與神經系統,會製造出比其他人強烈很多的反應,對其他人可能只是陣陣漣漪的事件,在他們的神經系統與大腦,其實是在經歷非常大的風暴。這種「高敏感體質」的人,在周遭環境順利沒壓力時,不一定會被誘發或者被發現。但是誘發之後,可能產生「自體免疫疾病」、可能產生「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年紀小的「高敏感特質」小孩,可能會被診斷「過動症ADHD、自閉症光譜症候群AS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注意力不集中ADD、妥瑞氏症TD、亞斯伯格症候群ASD/ Asperger’s Disorder」。但是主流醫學的研究,要不是研究「發病後的神經生理異常」,例如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要不就是已經認定,這群人有一個先天的「易致病的(病理)因子, vulnerable factor」。這好像是蘭花基因不小心出現在仙人掌族群中,一開始一定會被定義成「異常」,但是,如果知道「有蘭花基因的仙人掌,比一般仙人掌更可以適應多濕陰暗的環境」,當然就是配合這樣的基因特色,還是要提供充足的營養、適量的光線、適合的環境,這些高敏感特質的人或植物,不只是不會生病,甚至還有一些過去族群沒有的特質與特色,可以發揚光大!透過分享,我希望有「高敏感特質」的朋友,也開始停止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更不要用負面的角度批判自己。透過分享,我期待有更多的朋友,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天空。此刻和未來的每一刻,我的初心依舊,願更多的靈魂找到回家的路,這份志業,會持續地堅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