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Medicine台灣第一位捐獻大體的前台大醫院院長謝博生教授在 「現代醫學在台灣-台灣醫學會百年見證」這本書中提到:「十九世紀醫療科學化,將病人的身體視為疾病寄附之處。內科依需要給予藥品,外科依需要加以切除,病人的心理調適與感受、心理或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都未受到應有重視。⋯⋯科技導向醫學的困境日益明顯,醫學必須朝「生物-心理-社會全方位的新模式」,往更深的微觀與更廣的宏觀發展,隨時充實知識、改善技術(1997年)」。

謝博生院長也說「...今日,科技導向醫學的困境日趨明顯,成為現代醫學發展的瓶頸。為了克服此一困境,醫學逐漸朝向由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面向來全方位看待健康與與疾病,注重病人的心理調適及疾病對病人情緒、社會活動等方面的影響...」,他也提醒「在生物一心理一社會導向的醫學模式之下,健康維護從醫療主導的單一體系,轉變為醫療、保健、預防、康復的綜合體系;從一位醫師、一張處方和一種手術的純醫療觀點,轉變為病患主動參與、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並重的多元觀點。」

***************************

診所曾經有個客人剛剛在某醫學中心接受六萬元多元的健康檢查後,因為失眠、頭痛、胸悶大約三個多月,在其它診所服藥一個多月仍不見好轉,透過弟媳婦推薦來診所看診。他在看報告時的反應,可算是「科技導向醫療」跟「台灣現代醫療」的典型影響。根據他提供的資料,楊紹民院長提出他專業的分析提醒他,除了自律神經中度失調之外的心血管循環、代謝排毒的機能也有問題。他聽了之後講出很精彩的一段話,為了保護客戶隱私,我們稍微調整他的遣詞用字來分享這段經驗:

「楊院長,我尊重您是百大名醫,但是我非常不認同您的分析,因為幫我看健檢報告的醫師說,我的健康沒問題,所以我不認同您的判斷!」

剛好他身邊帶著健檢報告,楊院長請他拿出來,結果上面大概20多項紅字,令人非常納悶!楊院長就問他,到底看報告的醫師怎麼說呢?

「醫生說,我的高血壓、高血脂、那些紅字,只要定時看診、按時服藥就沒問題!」

***謝博生教授說:「科技導向醫療(主流醫療)只處理生理層面,卻忽略心理社會層面的健康影響。」***

是醫師沒把話講清楚?還是患者只選擇自己想聽的? 這部分我們無從了解真相,但我們要認真了解,醫療上的真相!

以高血壓為例,科技導向醫學設定出「高血壓病」的認定標準,卻表示 95%的高血壓「病因不明」。而統計發現,「壓力、不運動、作息不正常」導致血壓變高,「植物性飲食得舒飲食、減重、規律運動」可幫助血壓降低。此外,「動脈硬化、血管內發炎、氧化壓力過高」引起的高血壓,如果只從科技導向醫療給予利尿劑、血管擴張劑、心跳抑制劑來降血壓,卻大大忽略可逆的血管內發炎、氧化壓力過高,忽略飲食改變、運動、心理壓力管理,就會是很典型的治標不治本。降低的是血壓過高帶來的急性風險,但大大忽略上述可逆性因素可預防的心肌梗塞、中風、失智症等併發症!

希望透過謝博生教授這本書跟相關的研究報告,幫大家跳脫只依賴藥物或手術的科技導向醫療,也不會誤以為單靠飲食、營養補充品或其它健康輔助商品就能解決問題!必須尋求專業醫師同步進行心理社會(與精神)層面的評估與治療,才能得到真正的健全美滿!

參考書籍:
1. 謝博生(2004)。現代醫學在台灣-台灣醫學會百年見證。金名。

2. 范燕秋、呂佩穎、賴淑芳、顧雅文、劉士永、雷祥麟、飯島渉、張淑卿、許宏彬(2020)。現代醫學在台灣【台灣史論叢 醫學公衛篇】。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